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圣迹仙踪

十三回 寿佬村断砖论长短 终南山炼丹济后人

圣迹仙踪 老杰克 7997 2023-07-14 18:44

  一秒记住【笔趣阁小说网 www.biquge34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
  话说老子师徒一行离开扶风,正值初冬,一路向西行进不足二里,雪花便开始飘落。或许因此番扶风驱瘟除疫大功告成,青牛身体康复如初,老子欣喜之余兴未全减退,便禁不住仰天吟诵道:“初冬之雪,从遥远天际缥缈而来,飘飘洒洒,如柳絮飘扬,如芦花飞荡,如银蝶飞舞。非天道之妙笔,无人能勾勒出初冬之如此壮美画卷。”

   徐甲,青牛,灰鼠也同声喝彩。

   随着老子吟诵及弟子们喝彩之声,突然从身后传来声声呼喊:

   “先生——等我——!”

   老子师徒回头张望,只见蒙蒙雪地中,有一人骑一匹红马,由远而近飞奔追来。来人越来越近,老子师徒不仅又惊又喜。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函谷关总兵、关令尹喜。

   待尹喜来到近前,于马上冲老子作揖道:“先生可好啊!你老函谷关不辞而别,让弟子追寻的好苦哇!”

   老子微笑道:“当时见你公务繁忙,不忍心再烦扰与你,故不辞而别,还望见谅。”

   徐甲也帮腔道:“师傅说你那晚睡的很晚,故不想惊动你。”

   尹喜红马与青牛同步而行,老子问尹喜道:“不知关令何故追冒雪追寻我?”

   尹喜说道:“我已托病辞去总兵、关令之职,如今无官一身轻松,想追随先生同行,听取先生教诲。便于雍城、扶风等地一路打听,追寻紫气而来。敢问先生今日去往何处?”

   老子道:“我曾与你言过,云游之人,随遇而安。听人言,此地有终南山,峰峦起伏,傍水而卧。据说,早年为天帝居所。舜本来隐居山里,是尧请他出山接了帝位。还有司掌世间财源正财神赵公明,我西周元勋姜子牙等,都曾隐居过山中。终南山有何奇处,竟如此引来诸多隐者,故此想前往山中体验一番后,出大散关继续西行。”

   尹喜笑言道:“可巧,终南山我最熟悉不过。我曾于此山结草为庐,造楼观台,每年守关休假之时,必骑快马前去,住一假期,登台观星望气,静心修行。后因朝廷废除总兵及关令休假之规定,因必须常年守关,没了长期于终南山中静心修行之便利,便将终南山茅舍及楼观交与附近一老者看守。如今前去,住处不忧。眼下已渐进寒冬,长时出走不便。莫如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,再出大散关继续西行,岂不更好!?”

   老子道:“就依你便是,我们即可前往终南山。”

   尹喜道:“先生果然爽快,不过今日天色已晚,尚且下雪,天黑上山路滑不便。我知距此地不远处,有一远近闻名小村,唤作寿佬村。此村距终南山最近,我有一好友,名叫赛伯,就在寿佬村居住,莫如今晚先去他家借宿,待明日再上山如何?”

   老子点首道:“由你安排。”

   于是,尹喜打马前行,引领老子师徒冒雪奔向寿佬村奔去。

   寿佬村之所以闻名于世,不是因其是距终南山最近而闻名,而是因村人长寿闻名。这小村不过三十来户人家,百十口人,而百岁以上寿星就有十多人,这也许是寿佬村名字由来的缘由。在这十多位寿佬中,赛伯便是其中之一。赛伯年轻时饱读诗书,曾做过做过秦悼公之父秦惠公近臣,尹喜初为函谷关总兵、关令之初,赛伯时常代替秦君惠公前往周都洛邑参加朝会,便在函谷关与他相识,成为朋友。后来,赛伯告老还乡,尹喜每年必来寿佬村看望赛伯。

   尹喜引领老子师徒行不多时,便来到寿佬村前。此时,雪花已经停止飘落,夕阳钻出云朵,映红西边天空。于村前远望东边终南山,银装素裹之境地,在夕阳辉映下如同水晶宫殿。

   尹喜引领老子师徒进村后,来到一座青砖青瓦砌筑的院门前,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,正双手抱握扫把,在打扫庭院。见尹喜老子等走进院门,便放下手扫把,满脸笑纹地便迎过来。尹喜向老子引见道:“这位老者便是我与先生说起的赛伯。”

   老子作揖施礼道:“老寿星可好?我乃函谷关西行老聃。”

   赛伯忙作揖还礼道:“好,好。老夫久闻你老子大名。”

   尹喜又引见徐甲拜过赛伯后,说明将借宿其家一晚。

   赛伯唤家仆将青牛与红马牵入后院棚舍,任灰鼠于院中自由玩耍,

   边与客人寒暄着,边引领着众人进入客厅,便吩咐厨子备晚餐。

   这晚,老子与赛伯同室而居,并围绕“养生之道”、“长寿之道”、“养生长寿要尊道守德”等话题,一直唠至深夜,取得共识。二人互为自己,相见恨晚。

   次日早餐后,尹喜与老子师徒正待与赛伯辞行时,寿佬村一年逾百岁老翁,被一帮人追逐着,招招摇摇地跨进赛伯家院门,吵嚷着要见函谷关西行老聃。

   这老翁家境富有,并非因其勤劳付出,而是一夜暴富。其父以上三代,家境一直贫寒。其父过世前,曾于终南山中拾得一块世上罕见“狗头金”,其价值连城。托赛伯献与秦宫,得一笔可观赏银,购得房产田地后,所余银两也足够他家三代不劳享用。俗话说,“富人刚穷,寸步难行;穷人刚富,挺腰腆肚”。这老翁也难免有高高在上之感,平日里得理不让人,无礼也要争几分。

   老子见老翁吵嚷着要见“函谷关西行老聃”,便迎上前去,施礼道:“我便是老聃,请问老人家找我有何贵干?”

   老翁对老子略略还礼说道:“听人言老聃先生博学多才,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。”见老子沉默不语,老翁有些得意地说道:“我今年已百有六岁。实不相瞒,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,百年间一直是游手好闲,轻松度日。与我同龄之人大都纷纷作古,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,修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,建豪宅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孤坟。而我呢,虽一生不稼不穑,却还吃着五谷;虽没置过片砖只瓦,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。先生,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,忙忙碌碌劳作一生,到头来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英年早逝呢?”老翁言罢,还两手一摊,做撒手人寰壮。

   跟随之人众,也爆以笑声。

   老子听老翁言后,微锁眉头,随即微然一笑,吩咐徐甲道:“去找一块砖头与一块石头来。”

   徐甲与赛伯家仆去后院,很快找来砖头与石头。

  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:“如果只能择其一用之,老人家愿要青砖还是愿取石头?”

  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:“我当然择取砖头。”

  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:“为何要择取青砖”

   老翁指着石头说道:“这石头没楞没角,取它何用?而青砖盖房、垒墙、铺路却用得着。”

   老子又招呼围观众人问道:“大家是否也要择取青砖?”众人皆纷纷言说要择青砖而不取石头。

   老子于老翁面前捡起青砖,用左掌托起,右掌轻轻一劈,青砖顿时断为两截。老子又将石头托于左掌,右掌用力一劈,石头滚落地上,却毫发无损。

  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道:“青砖与石头相比,谁寿命长些?”

   老翁说道:“当然石头寿长。”

   老子释然而笑,说道:“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,青砖寿命短,人们却择它,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。天地万物莫不如此。寿虽短,于人于天有益,天人皆择之,皆念之,短亦不短;寿虽长,于人于天无用,天人皆摒弃,倏忽忘之,长亦是短啊。”

   老翁顿然大惭,冲老子深施一礼,与众人送老子一行于寿佬村口,又目睹其身影消失于终南山中,方转回……

   老子后来得知,从此老翁每日必去终南山中捡拾一捆烧柴,风雨不误,直至其过世,其家柴垛与房屋同高。足够其后人烧火三年。

   此事就此打住,不再提及。

   且说,尹喜引领老子师徒进入终南山,已近正午。适才还银装素裹之水晶宫殿,在暖阳照射下,顷便变化为雾气,缭绕于郁郁葱葱、翠玉叠嶂之山中,更给人如入仙境之感。

   这终南山又名太乙山,在长安南五十里,是秦岭山脉一段,也是秦岭主峰之一,绵延八百余里,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。山中常年烟波浩渺,郁郁葱葱,翠玉叠嶂,奇境悠悠。素有“仙都”、“洞天之冠”和“天下第一福地”之美称。古人云:“关中河山百二,以终南为最胜。

   唐代诗佛王维有诗《终南山》曰:

   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

   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。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。

   此诗中“连山接海隅”,虽然是夸张之句,但仍不失为终南山真实意境之描述。

   尹喜引领老子师徒登上终南山一台地,来到尹喜茅舍前。一花甲老者即刻迎了出来,尹喜称其塞叔。

   这赛叔是位老实巴交之农夫,少时父母早逝,一辈子无儿无女,为其堂兄赛伯种田护院。尹喜因朝廷废除总兵及关令休假之规定,必须常年守关,没了长期于终南山中静心修行之便利,便求赛伯寻人看守终南山茅舍及楼观,赛伯便遣赛叔来终南山。

   赛叔见尹喜与老子师徒来到茅舍,便忙前忙后,帮助众人从青牛及红马身上卸下行李,又抱柴生火,准备便饭去了。

   尹喜又引领老子师徒来至其早年建造楼观台处,只见此地别有洞天。楼观台旁,有九株历经百年年仍然蓊郁青翠、苍劲挺拔的古柏,尹喜尊称为“楼观九老”。尹喜与徐甲将青牛与红马各系一株古柏上。徐甲放灰鼠与九株古柏间窜来窜去,跳上跳下,任意玩耍,便去找寻青牛与红马可食草料去了。

   尹喜便扶老子登上楼观台,举目四处瞭望。

   老子禁不住赞叹道:“此处乃白日望气,夜晚观星,静心修行之最佳处。”叹罢,又手指西南隅那三株古柏,对尹喜言道:“你观瞧那三珠树上结瘿,酷似三只昂首展翅的苍鹰,何不称之为‘三鹰柏’?”

   尹喜赞许道:“活灵活现,此后就称之为‘三鹰柏’。

   老子言道:“随便说说,还是由后人去定夺命名吧。我来此山还有初衷,是要选一净地,砌筑八卦炉,炼制丹药。”

   尹喜言道:“听人言,先生隐居翠云峰期间,便炼制出过仙丹,莫非还要如法炼制。”

   老子摇摇头,言道:“非也。此前路遇神医长桑,同去扶风驱瘟除疫,我请其尝食一粒于翠云峰八卦炉所炼仙丹,问其仙丹是否可驱瘟除疫?长桑言说,‘仙丹世上绝无仅有,具有提神最佳功效,无病之人食之,可腾云驾雾,飘飘欲仙。有病之人食之,如火上浇油,越发浑身滚烫,焦躁难耐,与驱瘟除疫南辕北辙。’后来亏得青牛献出灵药牛黄,方将扶风瘟疫祛除。神医长桑离开扶风时曾与我言道:‘千年后终南山一带还将有瘟疫出现’。我信其所言,瘟疫确有循环往复之轨迹。便想来此地,选一净地,砌筑八卦炉,修改彼时于翠云峰炼丹配方,及早炼制出可驱瘟除疫丹药,以备后人用之。”

   尹喜赞叹道:“先生济世救民,思考得如此久远,令人佩服。”叹罢,便扶老子走下楼观,边于楼观周边游览,边寻找老子所要的炼制丹药最佳净地。

   三日后,老子终于在楼观南面一峻峰上,选定最佳净地,砌筑八卦形的炼丹炉,采用全新药理配方,以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八方位,调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山、风、泽、云灵性,运用内外相同的道理炼将起来。

   从此,老子便白日大都于八卦炉前炼丹,夜晚与尹喜于楼观观天,教授尹喜道之妙理。

   这期间,老子还于每月初一、十五这两天晚,以楼观台为讲台,为寿佬村等喜导之人讲经传道。但老子的主要精力,还是用在炼制丹药上。每日都要前往峻峰之上,查看观望太极八卦炉燃烧状况,是否与预期相符。

   太极八卦炉整整燃烧了九九八十一天,驱瘟除疫丹药炼成。

   然而,丹药放于何处,老子犯难了。

   因这丹药是备以后人用之,且需千年后用之。藏放之处必须千年内不被人发觉,而千年后又能让后人找到,确实为一大难题。

   一连数日,于八卦炉及楼观周围转悠,也没想出可靠之地。

   这日过午,尹喜请山下工匠为老子建好一新茅舍。老子进驻后,仍惦记寻找藏放丹药最佳之地,便骑青牛来至终南山脚下转悠。整整一个下午,找寻无果。眼看夕阳靠近山边,老子打算返回。无意间,老子回头张望,发现山路边由青牛大脚踏过后,竟涌出一股清水。

   老子忙喝住青牛,爬下牛背,来至近前,用拐杖顺清水涌出处往下挖掘。不多时,便发现那清水竟是由一块酷是龙头的大石口中吐出。老子喜出望外,自语感叹道:“真是踏破山林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此地甚好!”叹罢,便于路边捡拾石头,一顿劳作忙活,很快于龙头吐水旁,砌筑好一泉池。

   老子从怀中掏出一小葫芦,将丹药全不倒入泉水中,盖上石板,又细心查看一遍,做好伪装,方如释重负般骑上青牛,返回山中,开始静心续写其《道经》下部《德经》去了。

   相传,此后又过一千多年,元至元二十年,即公元一千二百八十三年,果然如神医长桑所预言,终南山及周边地区发生瘟疫,无药可医,死者无数。甚至连终南山一些修道之人,也未能幸免。

   当时,身为楼观台监院张志坚,晚上作了一梦,梦见老子告诉他说:“山门前有块石板,石板下有泉水一眼,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,可治民疫。”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,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,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,挖出一泉。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,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。消息传出后,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,时疫遂退。

   其后,元翰林学士赵孟頫(号松雪道人)来此游览,闻听此事十分惊奇,遂索纸笔大书“上善池”三字,取老子《道德经》“上善若水”之意。如今,大石已被石匠按原形雕成龙头,终年吐水不断。每逢庙会,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。

   此为后话,暂且不提。

   现终南山古字碑文有诗为证:

   玉炉烧练延年药,正道行修益寿丹。

   呼去吸来息由吾,性空心灭本无着。

   寂照可欢忘幻我,为见生前体自然。

   铅汞交接神丹就,乾坤明原系群山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